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夏红秋》的讨论
释义
《夏红秋》的讨论

现代文学论争。范政的中篇小说《夏红秋》,1947年连载于《东北文艺》第2卷第2、第3期,翌年又由东北书店等出版。作品描写了一个有着浓厚“正统观念”的“满洲姑娘”夏红秋逐步成长为“女八路”的故事。作品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在《东北文艺》、《知识》等报刊上展开了一场讨论。舒群发表《关于〈夏红秋〉的意见》一文,认为作品基本上忠实地反映和概括了东北知识青年的主要现实问题,具有典型的意义。草明的《论人物和歌颂》一文则认为:夏红秋既没有“民族良心”,也没有“阶级良心”,“不算是东北青年学生的典型”,作品并未真正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桦认为:“八一五”前的夏红秋不是“普遍存在着的类型中的典型”,只能称为“特殊的典型”;“八一五”后的夏红秋才具有了典型意义。小说的失败就在于“把一个特殊的典型和一种普遍的典型结合成为一个典型的矛盾”(《读〈夏红秋〉》)。讨论中,还涉及到歌颂与暴露、文学的真实性、作家的社会职责等问题。这场讨论,对当时东北解放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翔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8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