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万水千山
释义
万水千山

当代话剧。陈其通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出版。作者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随红军长征。从1938年开始,他曾多次试图用戏剧的形式反映红军长征的伟大业绩。先后写了《风云路程两万里》(1938)、《二万五千里长征记》(1948)和《铁流两万五千里》(1949)。1954年,作者在上述三个剧本的基础上完成了《万水千山》,1955年发表于《人民文学》。该剧是陈其通的代表作,在当代戏剧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万水千山》从攻打娄山关开始至攻占腊子口止,通过红军一方面军的一个营的战斗经历,把红军经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惊天动地的壮举呈现在舞台上。尽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李有国是该剧塑造得最为成功的部队政治工作干部的形象。他乐观、豪迈、高瞻远瞩,对革命始终充满了信心。他爱兵如子,象一团火一样温暖着战士们的心胸。他没有任何个人的私欲,革命利益在他心中高于一切。即使是在生死关头,他最大的愿望也依然是:“让革命骑着马前进!”作者写出了李有国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一颗拳拳的心,使这个形象具有一定的深度。《万水千山》按照长征的进程写了几次重大事件,但未罗列长征中的军事过程,这是它的长处,但剧中忽略了二、四方面军的作用,对长征中许多斗争的复杂性未能充分揭示,语言的政治说教太多,戏剧性不强,这是它的不足之处。在“十年动乱”中该剧曾被迫作过较大的修改。虽增加了二、四方面军的描写,但并未克服原剧的弱点反而恶性发展了原来政治说教,以大喊大叫代替了人物性格的刻划。为了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删去了李有国的牺牲;为了避免“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改动了赵志方与李凤莲的爱情,使全剧染上“三突出”的色彩。在剧中人为地突出两条路线斗争,使该剧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当时的时代烙印。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51-25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