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录鬼簿 |
释义 | 录鬼簿 古典戏曲论著。2卷。元人钟嗣成著。这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第一次全面记述了元曲作家150余人的姓名、小传和他们的作品目录(共400余本),为后人留下了有关金元时期文学,特别是元杂剧方面的极其宝贵的史料。该书上卷的材料是钟嗣成经友人陆仲良之手,得自于曲家吴弘道;下卷的材料都是钟嗣成自己所搜集的。可以说这部书所记载的史事,大都是出自于钟嗣成的耳闻目睹。钟嗣成自己也是一位元曲家,这就使本书所记述的戏曲史料更加真实可信,其论述具有极大的权威性。这部论著中的序言、题记、吊曲、以及作者小传中的一些文字,表现了钟嗣成对元曲的独到的见解。其中对于作家人品、才干、遭遇和创作成就、创作风格的评论、对于某些作品的艺术特色、艺术价值、对时人影响等方面的评论,都是那一时代最有权威性的,这几乎已成为定论。后代论述元曲者,无不以《录鬼簿》所载为征言。 钟嗣成的《录鬼簿》初稿完成于元至顺元年(1330),以后他又在元统、至正年间分别做过两次大的修改。钟嗣成的初稿已经失传。《录鬼簿》的传本分为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钟嗣成两次修改稿的流传本,另一个系统是经过明初曲家贾仲明增补后的《录鬼簿》流传本。 元统年间的修改本,现存有《说集》丛书所收录的明万历时抄本,明人孟称舜《酹江集》所附的校刻本(1959年《古本戏曲丛刊四集》收有《酹江集》附刻本的影印本)。 至正年间的修改本,曾经明代吴门生抄录,据吴门生抄本而流传下来的,有清尤贞起的抄本,《暖红室汇刻传奇》收的《录鬼簿》即据尤抄本刻印。清人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中收入的《录鬼簿》也是据吴门生抄本校刊的。《读曲丛刊》和《重订曲苑》又据曹寅刻本编入。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又据曹刻本重新排印,附收于《录鬼簿(外四种)》之中。在这个系统里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曹寅刻本。近代王国维的《录鬼簿校注》和中国戏曲研究院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都是以曹刻本做底本进行校注的。 另外一个系统就是经过明初人贾仲明增补过的《录鬼簿》。这个增补本在内容分类、作家排序和作家小传的文字、剧目的名称上、都与其他诸种版本的《录鬼簿》有不少差异。此外尚多出了贾仲明的80首对元曲家所作的吊曲。这个版本提供了不少新的戏曲史料,也很有参考价值,故而此本影响也较大。其传本有明天一阁所藏抄本。近人马廉发表于1936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10卷1—5期的《录鬼簿新校注》,就是以这个抄本为底本的。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6月重新排印出版了《录鬼簿新校注》单行本;同年9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重新排印了明天一阁抄本,题为《录鬼簿外四种)》。 门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47-404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