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薛福成
释义
薛福成1838—1894

近代作家。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自少读书,与其弟薛福保等聚居斗室,“昼则纵观经史,质问疑义;夜则一灯围坐,互论圣贤立教微旨,古今论理得失之要最”(《母弟季怀事状》)。起初只重视经世“有用之学”,不好文艺。其弟福保以贾谊、陆贽等人的文章为例,向他说明文艺具有“斡旋世运,鼓动伦类”的作用,他才“稍稍致力于古文辞”(《〈季弟遗集〉序》)。

同治四、五年(1865—1866)间,曾国藩“张榜郡县,招贤俊,谘筹略”。他“上便宜万余言”,受曾氏赞赏,被延入幕府。六年(1867)江南乡试,中副贡生。从1865年充任曾国藩幕僚后,曾氏“尝以兵事、饷事、吏事、文事四端,训勉僚属”(《叙曾文正公幕府兵僚》),他也受到影响。因而,他对曾国藩“以理学经济,发为文章”(《〈寄龛文存〉序》)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甚为赞赏。在曾氏幕府文人中,他和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被目为“曾门四弟子”。

光绪元年(1875),清廷下诏求言,他上《应诏陈言疏》,提出“治平六策”,轰动京师,名声噪起。随被李鸿章延入幕府,主办文案。五年(1879),作《筹洋刍议》,倡言变法。十年(1884),任浙江宁绍道台,在镇海口击退法舰进犯。十二年(1886),将其所作编成《浙东筹防录》。十三年(1887),把他于此前后所作之文,辑为《庸盦文录》。十四年(1888),任湖南按察使。

光绪十五年(1889),又将其所作之文辑为《庸盦文续编》。同年,出任英、法、意、比四国使臣。他出使欧洲后,如其在《〈庸盦文外编〉序》中说,“闻见恢奇”,思维开阔,“稍有论述,直抒胸臆”。但“縻于使事,卒卒无余闲,不遑复研古文辞”,时时感到惭愧。然仍继续写作。十八年(1892),编就《出使日记》。次年(1893),又将其《文编》与《续编》未录之文和出使后的部分文章,辑为《庸盦文外编》。二十年(1894)前后,周美翊为其编校《出使奏疏》及《出使公牍》。同年四月东渡归国,因积劳成疾,又感风寒,抵上海后,“未及两旬”即病死。他的海外文,吴汝纶认为“无笃雅可诵之作”(《与黎莼斋书》),然内容与文风却在变化。著有《庸盦全集》。

牛仰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1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