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逸周书
释义
逸周书

先秦史籍。原名《周书》,东汉以后散佚,西晋初年重新发现,并定名为《逸周书》。有人认为是西周至春秋史官所录,有人认为是战国处士私相缀续而托周为名。现存目71篇,存文59篇。各篇写作年代不一,大部分出于西周至春秋中期,少部分可能是战国时手笔。内容庞杂,有记述周王朝史实的,上起文、武、成王,下至灵王、景王;有谈论历史教训,阐述政治理论的;有讲地理山川、节气月令和谥法的;还有的属于兵书。文章皆以“解”名篇,而体裁不一,多数是议论为主,少数是记叙文。各篇语言风格差别很大,有的古奥,类似《尚书》;有的平易,接近《国语》;也有的两种不同文风并存于一篇之中。从文学价值论,鲁迅曾指出,《克殷解》、《世俘解》、《王会解》、《太子晋解》“四篇颇多夸饰,类于传说”(《中国小说史略》)。《太子晋解》记一位神童的故事,叙事清晰有致,对话含蓄有趣。《王会》描写成王大会诸侯盛况,场面宏大,记述详细,一些殊方异物颇类《山海经》。梁启超认为,《克殷》《世俘》真实地反映了周武王伐纣战争的残酷性。郭沫若认为这两篇文字体例当属周初,所记社会情形与习尚也多与卜辞及金文相合,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行注本有晋人孔晁《逸周书注》、清人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等。

谭家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44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