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释义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现代文学评论文。成仿吾作。发表于1928年2月1日《创造月刊》第1卷第9期。该文认为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创立了新的语体。可是胡适才叫喊了几声就逃回了老巢。研究系共学社和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说通不通。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不三不四的货色。与“国学运动”相对的“新式标点派”只是乱点。而创造社作家的反抗精神和新鲜作风,四五年之内在文学界养成了一种独创精神,指导了文学革命的方针,率先前进,扫荡了一切假的文艺批评,驱逐了一些蹩脚的翻译。他们否定旧文学最彻底,以真挚的热情和批判的态度,为全文学运动奋斗。创造社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知识分子。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都是小资产阶级特有的根性,但对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创造社的努力创作挽救了文学革命运动。

该文认为现在文学运动的主体是知识阶级。内容是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媒质是语体,但与现实的语言相去甚远。形式以小说和诗占多数,戏剧很少。在北京以《语丝》为中心的周作人一派的标语是“趣味”。他们代表着有闲的资产阶级,或者睡在鼓里的小资产阶级。如果北京的乌烟瘴气不用10万两无烟火药炸开,他们将永远超越在时代之上生活。文学革命今后的进展是要努力获得阶级意识,使文学媒质接近工农大众的用语,要以工农大众作为对象。今后的文学运动要前进一步,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谁也不许站在中间,不是到这边来,就是到那边去。要努力获得辩证法的唯物论,努力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用来指导战斗的胜利。要克服自己的小资产阶级根性,走向工农大众,要清除资产阶级思想在大众中的流毒,获得大众,不断地给大众以勇气,维持他们的自信。这是革命文学论争中发表的有代表性观点的评论文章。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915-91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