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摅
释义
王摅1636—1699

清代诗人。字虹友,号汲园。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清初著名画家王时敏第七子,是“太仓十子”之一。一生不仕。在王时敏诸子中,其境况最困窘,而诗歌最有名。田雯、程邑、王士禛等都盛赞其诗。士禛为王摅《据青集》作序,说自己“不逮虹友远甚”,“才之相远,又岂可以斗石计”,还说“是集之工,必传于后世无疑”(见《芦中集》卷首)。王摅诗歌早期多写兴亡之感、故国之思,及至晚年四出游览,足迹遍及南北,又多山川纪行之作。他曾师从吴伟业,受伟业影响很深,尤其是七古一体,文辞婉丽,音节苍凉,逼似梅村歌行。《教坊老叟行》、《黄海歌》等可称代表。其七律也有许多苍凉之作,如“胜地山川曾百战,故人烟雨只孤舟”(《怀许九日》),“海气溟蒙山绕郭,天风浩荡客悲秋”(《重阳前一日登镇海楼》),“报父有心终覆楚,杀身无计可存吴”(《谒伍相国祠》)等诗句,无不笔力雄健,情调悲凉。著有《芦中集》10卷,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已据康熙刻本影印出版。

叶君远;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9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