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谭献
释义
谭献1832—1901

近代词人、学者。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负志节,通知时事。国家政治典礼,能讲求其义。治经必求西汉诸儒微言大义,不屑屑于章句”(《清史稿·谭廷献传》)。同治六年(1867)中举,屡应礼部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知县。晚年辞官归里,生活清贫。张之洞聘其主讲经心书院,年余辞去。

谭献年15学诗,年23始学词,30岁以后注意考辨词学流别。论诗尊崇儒家古训,以为“世盛则草野皆和平之音,世乱则衣冠皆噍杀之音。流连风月,奔走声气,虽甚繁鄙,可以觇灵长;悲悼感愤,穷蹙酸嘶,虽甚迫狭,而可识兵凶”(《复堂类集·明诗》)。其诗多古体,如《小车行》、《飞蝗行呈德化万侍郎》等亦为哀时之作。吴怀珍称其诗“优柔善入,恻然动人,使人歌呼悲愉而无以自主”(《〈复堂诗〉叙》)。其论词继承常州词派的主张,以提高词的地位为己任,提出了“乐府失而求诸词”的论点。《复堂词录叙》说:“词为诗余,非徒诗之余而乐府之余也。律吕废坠则声音衰息,声音衰息则风俗迁改。《乐》经亡而六艺不完,乐府之官废而‘四始’、‘六义’之遗荡焉泯焉。夫声有抗坠,故句有长短;声有抑扬,故韵有缓促。生今日而求乐之似,不得不有取于词矣。”“礼失而求之野,其乐失而求之词乎?”以词上接乐府来提高词的地位。其词含蓄隽秀。陈廷焯评其词说:“品骨甚高,源委悉达,其胸中、眼中,下笔时匪独不屑为陈、朱,尽有不甘为梦窗、玉田处,所传虽不多,自是高境。”(《白雨斋词话》)著有《复堂诗》、《复堂词》、《复堂日记》、《复堂类集》、《复堂文续》等,编有《箧中词》、《箧中词续》等。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9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