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徐幹
释义
徐幹170—217

汉末诗文作家。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聪识洽闻,援笔成章。建安初,曹操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建安二十二年(217),瘟疫流行,徐幹染疾而亡。

史称徐幹一生,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汉末,世族弟子结党权门,追名逐利,徐幹闭门自守,不随流俗。

文学创作方面,诗、赋、散文都有较高成就。诗歌今存3首,以《室思》6章最为著名。全诗采用第一人称,通过思妇的口吻,直接把自己“思君如流水”的婉曲心迹吐露出来,哀婉缠绵,情意缱绻,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堪称抒情佳构。徐幹辞赋创作,在当时尤有盛名,曹丕把他同辞赋高手王粲等量齐观,称为“(王)粲之匹”,并标举他的《玄猿》、《漏卮》、《团扇》、《桔赋》诸赋,誉为“虽张(衡)、蔡(邕)不过也”(并见《典论·论文》)。梁文学理论家也曾把他同王粲放在一起,作为魏之“赋首”,称其“博通”而“时逢壮采”(《文心雕龙·诠赋》)。惜今存赋作不足10篇,且已多有残缺。(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散文《中论》一书,是一部有关伦理和政治的论集。其思想倾向,大抵遵奉儒家,多述先王、孔孟之道,间受道家、法家的影响。一般不指斥时事,立论中庸而谨慎,语言平实而条畅。曹丕称赞徐幹“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

《隋书·经籍志》著录徐幹集5卷,已佚。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中论》2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乙丑青州刊本。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0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