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腐蚀
释义
腐蚀

现代长篇小说。茅盾著。初刊香港《大众生活》杂志1941年5月至9月。同年10月上海华夏书店初版。此后各地曾多次重印。收入《茅盾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作者以当时在重庆听来的真实故事作为素材的。它以女主人公知识青年赵惠明从热情参加抗战,继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腐蚀,终于走上自新的经历为主线,反映皖南事变前后中国的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的政治斗争。作品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这个“千古奇冤”的真相,指出这是蒋汪早已确定的方针,共同实现“和平反共”的美梦的“几个过门”之一。小说通过汪派汉奸希强、松生、舜英夫妇和D等人由上海到重庆同蒋介石派的何参议员、陈胖子、周总经理等人进行密谋活动,以及舜英企图收买赵惠明为汪派汉奸的事件,充分揭露了汪精卫集团积极推行日本侵略者政治诱降政策的阴谋,也抨击了蒋汪狼狈为奸进行反共降敌的罪责。猛烈地抨击蒋介石的特务统治是《腐蚀》的重要内容,从特务组织严刑拷打杀害小昭及跟踪、陷害K和萍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出国民党特务残酷镇压、戕害进步力量;从派遣特务潜入大学文化区密察、暗访中,窥见国民党特务妄图陷害广大青年学生的用心;从赵惠明和N的失足不能自拔的遭遇中,揭露国民党特务如何以威逼、利诱手段,拉拢腐蚀青年的行径;从国民党特务分子混入群众之中胡作非为,暴露特务政治对人民的祸害。尽管国民党的特务组织森严,然而分崩离析,矛盾重重,大小特务互相倾轧,而革命、进步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小昭的英勇不屈,K、萍的巧妙斗争,《新华日报》抗议蒋汪制造皖南事变等,汇成一股强大民主洪流,预示国民党特务制度的覆灭。赵惠明的命运,反映了抗日相持阶段一部分知识青年经不起国民党特务组织的腐蚀,背离抗战大方向,由于现实的教育才从魔窟中挣扎出来走向光明。小说采用日记体,以第一人称写法,把心理分析、人物对话和气氛烘托交叉起来,展示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故事主线与支线相互牵制,交错发展,形成严密的艺术整体;语言洗炼、纯净、含蓄,文采斐然而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作品在解放初曾拍成电影。并译成俄、日、捷克、越南等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庄钟庆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7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