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陆机 |
释义 | 陆机261—303 西晋诗文作家,文艺理论家,书法家。字士衡。吴郡吴(江苏苏州)人。祖陆逊是东吴丞相,父陆抗是东吴大司马。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20岁时吴国灭亡,陆机与弟陆云退居旧里,闭门读书达10年之久。太康十年(289),与陆云入洛,拜访太常张华。张华深为器重,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并广为称扬,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兄弟2人誉满京华。贾谧的二十四友文人集团,陆氏兄弟亦入其列。累迁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永康元年(300)赵王伦专政,以陆机为相国参军。次年又以为中书郎。赵王伦篡位阴谋失败,陆机涉嫌,幸得免死。后入成都王幕,参大将军军事,又表为平原内史。故世又称他为陆平原。太安二年(303)成都王举兵伐长沙,以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兵败被杀,夷三族。 陆机博学多能,具有较高的艺术天赋。他是西晋太康、元康年间最有成就、最负盛名的文学家,素有“太康之英”(钟嵘《诗品序》)的称誉。首先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诗、赋、文,样样精通,并有佳作。其诗“才高词赡,举体华美”(钟嵘《诗品》),着意追求诗歌形式的华美整饬,以其深厚的学力、繁缛的辞藻和纯熟的技巧,表现出一种雍容华贵之美。其诗风开了西晋诗坛的先河,形成“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文心雕龙·明诗》)的局面。所作辞赋,今存大多篇幅短小,文笔清灵。或感明节之推移,或悲故旧之先逝,或抒去国怀乡之情思,往往回环往复,曲折情深。而文的创作成就,尤其可观。如著名的《辨亡论》,悬论滔滔,势不可当。《叹逝赋序》、《豪士赋序》等,实已开启西晋骈文的先河。他是骈文的奠基者。而在文学理论上,陆机的造诣也颇深湛。所作《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有不少很有价值的见解,对后世文学创作与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以赋的形式来写文学理论著作。集理论与创作于一体,这本身就别具一格。另外,除了文学方面,陆机在史学、艺术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曾著《晋纪》、《吴书》(未完成)、《洛阳记》等多种史学著作,今皆已佚。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所书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是书法史上的珍品。另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可知,陆机还著有画论。可以说,陆机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通才。可惜他卷入政治漩涡,不得善终。 据《晋书·陆机传》,陆机所著诗赋文章有三百多篇,今已不全,原来文集亦久已散佚。南宋徐民瞻辑其遗文10卷,与陆云集合刻为《晋二俊文集》。明人张溥亦辑有《陆平原集》,收在《汉魏六朝百名三家集》中。今有金涛声整理本《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5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