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白露 |
释义 | 陈白露 现代作品人物形象。曹禺的4幕话剧《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她住在大都市高级旅馆里,是红极一时的“舞女”“交际花”。她原叫竹均,是个聪明、善良、热爱生活的女校高材生,在与一个追求光明的诗人结合又分手后,她用青春貌美换得优裕的物质享受。她厌恶周围的一切,但因追求舒适的生活而不能自拔。她以高傲任性、玩世不恭、放荡堕落掩盖布满创伤和耻辱的心灵,精神陷入悲观和矛盾之中。方达生的到来,唤起了她对逝去的生活的回忆。她兴高采烈地赞美霜、春天,吹呼“我喜欢太阳”,颂读《日出》诗,挺身保护遭摧残的“小东西”,甚至敢于和金八斗一斗。她身上曾有过的善良、正义、纯洁的品性还没有丧失净尽。“小东西”失踪,遍寻不着,使她黯然失神,她警醒地感到自己赖以生活的社会太黑暗了。但她已经把自己卖给了那个阶层的人,她向往太阳,希望光明,可太阳不是属于她的,她对自己堕落的灵魂和命运有了清醒的认识,看到自己任人玩弄的命运与小东西任人宰割的命运没有区别。她厌倦了自己过来的生活,又不能一走了之,摆脱不光彩的物质享受和诱惑,去追求人的精神,结束被践踏的生涯,于是吞服了过量的安眠药,让不配有太阳的躯壳消失。曹禺曾说:“陈白露不是《日出》中健全的女性”,她和方达生都“痛心疾首地厌恶那腐恶的环境,都想有所反抗。然而白露气馁了,她一个久经风尘的女人,断然地跟着黑夜走了”(《<日出>跋》)。陈白露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者,她的堕落是黑暗势力腐蚀吞噬导致的。她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与黑暗社会的决裂,她的毁灭正是她企望新生的一种表现。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根除那个社会的罪恶,是陈白露悲剧形象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黄玉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0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