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论语1
释义
论语1

先秦儒家典籍。是一部以记述孔子(公元前551—前479)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共20篇。撰集者相传为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据《汉书·艺文志》称,孔子死后,弟子们把平日各自对孔子言行的记录“相与辑而论纂”,集为一书,“故谓之《论语》”。关于《论语》书名的由来,历来尚有其他说法,但一般认为班固的说法最合情理。

《论语》一书是反映孔子学说和思想的最原始、最可信的材料,为研究儒家的政治、伦理教育、哲学思想所不可或缺。在文学上,该书以它的散文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论语》的语言具有简练优美、雍容迂徐的风格,是先秦语录体散文形成的标志。它常常一句话就道出了某种深邃的哲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或道出了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如“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或表达了一种高逸的人生境界,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这些格言,从精神实质到语言形式,都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

其次,《论语》还能通过简短的对话或描述来展示人物的清晰形象。如“子之燕居,申申(整饬的样子)如也,夭夭(和舒的样子)如也”(《述而》),表现了孔了和乐舒展、可敬可亲的神态。再如《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诸弟子在孔子“亦各言其志也”的鼓励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子路抢先发言,语气自负,显得直率而又鲁莽。冉有和公西华两人的发言看起来都很谦退,但细加辨析,可以看出前者是唯恐言过其实的小心谨慎,而后者于彬彬有礼的文饰中有着当仁不让的意味。

《论语》还反映了孔子的文学观,主要有关于在“仁”的学说基础上建立的“成于乐”、“游于艺”的文艺观,关于文学“兴、观、群、怨”的社会作用的论述以及文、质统一的“文质彬彬”的文学批评标准的提出。孔子的文学观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艺术有重大影响。

自汉以来,历代都有人为《论语》作注解,较著名的有汉郑玄《论语注》(今存残本),三国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收入《十三经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人有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版)行世。

吴先宁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83-238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