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毁灭
释义
毁灭

现代新诗。朱自清作。初载1923年3月《小说月报》第14卷第3号。初收入亚东图书馆1924年12月版《踪迹》。《毁灭》于1922年12月写成。在前记里,诗人说明了创作的缘由:“六月间在杭州。因湖上三夜的畅游,教我觉得飘飘然如轻烟如浮云,丝毫立不定脚跟,当时颇以诱惑的纠缠为苦,而亟亟求毁灭。情思既涌,心想留些痕迹。”《毁灭》表现的正是诗人心灵的“痕迹”。当年,朱自清在给俞平伯的信中曾说:“弟虽潦倒,但现在态度却颇积极,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1922年11月7日残信》)。“丢去玄言,专崇实际”,正与这首诗的主旨相合。《毁灭》全诗近250行,抒写了一个积极探索人生道路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心态,他要毁灭种种矛盾和纠缠,走上一条平实的道路。在曲折跌宕的感情铺陈里,既有“踯躅在半路里,垂头丧气”的彷徨苦闷心境;又有“几番的惆怅”情绪,“渺渺如轻纱的憧憬”,“迷迷恋恋”的盅惑,以及“死之国”的威胁等种种纷繁错综的精神状态的表白;更有“摆脱掉纠缠”之后,踏上新的征途的欣悦:“从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由低抑到轻扬,曲折顿挫,层峰叠起,波澜起伏的情调,复沓、对比、比喻等传统手法,以及白话口语的运用,是长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毁灭》是“五四”以后著名的长诗,许多文学史家都称誉它为超过当时水平的佳作。郑振铎就说过:“朱自清的《毁灭》是远远超过《尝试集》里的任何最好的一首。功力的深厚,已经不是尝试之作,而是用了全力来写着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论争集导言》)

胡钢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9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3 7: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