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房琯 |
释义 | 房琯696—763 唐代文章家。字次律。河南(河南洛阳)人。其父房融,武则天时为宰相。房琯少年好学,以门荫补弘文生。曾与吕向同隐陆浑山读书10余年。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封泰山前,房琯撰《封禅书》献上,受到张说称赏,奏请朝廷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后又应堪任县令科制举,授卢氏令。历任监察御史、睦州司户参军及慈溪、宋城、济源县令。为政惠爱,兴利除害,名扬一时。天宝元年(742),拜主客员外郎,后擢试给事中,赐爵漳南县男。被李适之、韦坚案牵连,贬为宜春太守,又历任琅琊、邺、扶风3郡太守。天宝十四载拜左庶子,迁宪部侍郎。安史乱中,被唐玄宗授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与韦见素、崔涣等奉使灵武册立唐肃宗。议论时事,言词慷慨,肃宗为之感动,因此常参与商讨军国大计。至德元载(756)十月,房琯请命率大军收复长安,兵败于咸阳陈陶斜,因而被罢相,继而贬为邠州刺史。后拜太子宾客,礼部尚书,晋州、汉州刺史,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召拜刑部尚书。病卒于赴任途中,终年67岁。《全唐诗》卷109录其诗1首,《全唐文》卷332录其文2篇。 栾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4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