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忠瑜
释义
王忠瑜1927—

当代作家。早年曾用寄萍梅子、王予等笔名。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跨过少年时代后,就读于安庆专科师范学校,学美术。1947年毕业后,至上海任教。1950年考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艺术系,继续学画。1951年参军,在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从事美术创作。1952年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政治部摄影美术组长,从事战地宣传报导。曾立功受奖。1954年回国,在军委空军政治部任《空军生活》杂志编辑等职。1958年转业去北大荒参加边疆建设,任农垦局《北大荒文艺》编辑。1962年7月调作协黑龙江分会任专业作家。从1946年学生时代就开始在安徽报纸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等。解放后的第一篇作品是1950年9月发表在《文汇报》上的诗作《母亲,这不是“命”》。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祖国北疆的风雪严寒,以及长期深入农村,给了他丰富的创作源泉。1958年《收获》第六期发表的《鹰之歌》,标志着他小说创作成功的开端。从1956年至1979年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在战斗中成长的空军战士》,短诗集《列车再向北方》,短篇小说集《祖国之鹰》、《银燕》等长篇小说《惊雷》(与人合作)和《鹰之歌》。新时期开始以后,他的创作形成了第二个高潮,成书的有中篇传记文学《冒着敌人的炮火》、故事集《空战的故事》、短诗集《一朵野芍药》、散文集《美与爱的溶合》、连续报告文学《火的战争》(与人合作)、长篇小说《中国的夏伯阳》等。80年代,他的作品在省内6次获奖。

楚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