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戴望舒
释义
戴望舒1905—1950

现代作家。原名戴朝寀,笔名戴梦鸥、文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人。幼年在杭州读小学、中学。1922年在《半月》上发表处女作小说《债》、《卖艺童子》。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4年秋又至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受革命思潮影响,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国民党左派。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1927年曾一度被捕。大革命失败后,回避政治,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与翻译。1928年在《小说月报》发表著名的《雨巷》等诗,在读者中发生很大影响。同年与施蛰存、刘呐鸥等组织水沫社,成立第一线书店、水沫书店,先后出版文艺刊物《无轨列车》、《新文艺》。参与鲁迅主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的编译工作。192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1931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望舒草》,1937年出版《望舒诗稿》。戴诗避开时代的波涛,着重抒写自我的情思;艺术上着力于将西方象征派诗的笔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相交融,创造出一种隐约与明朗,自由流畅与鲜明的内在旋律相统一的新风格。1932年去法国及西班牙学习,进一步受到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浸润。1935年春回国。戴望舒的诗风经由《现代》(1932—1935)、《现代诗风》(1935年出版,戴望舒署名主编,实际由施蛰存编辑)的提倡,发生广泛影响,形成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1936年与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卞之琳出版《新诗》杂志。抗战爆发后去香港,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理事。编辑《星岛日报》副刊《星座》,《战时生活》等。与张光宇等合编《星岛周报》。与艾青合编《顶点》(在桂林出版,仅出一期)。与徐迟、冯亦代、叶君健等编辑英文版《中国作家》。香港沦陷后,1942年曾一度被捕,在狱中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后与叶灵凤合编《华侨日报》附刊《文艺周刊》,《香岛日报》附刊《日曜文艺》等。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先后在暨南大学,新陆师范任教。积极参加民主运动。1948年出版诗集《灾难的岁月》。同年,复返香港。1949年初至北平,在华北大学第3部工作。不久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理事。旋调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1950年病故。著作除诗集外,尚有译著《恶之花掇英》、《洛尔迦诗钞》、《戴望舒译诗集》及《小说戏曲论集》等。

陈丙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68-636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8: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