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台湾乡土文学
释义
台湾乡土文学

当代文学流派。60年代末期,充斥着现代主义文学的台湾文坛,出现了一股清新的涓涓细流。1966年,尉天骢等人创办了《文学季刊》,他们追求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文学必须同现实结合,必须流动着时代精神的血液,必须有积极的目的——使读者通过读文学作品而能迈进 一个广大的、崇高的境界。他们旗帜鲜明地提出:“ 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把自己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有民族自尊心的台湾文艺工作者也开始不满于台湾文艺界模仿西方现代主义的倾向。首先发难的是关杰明、唐文标等人对台湾现代诗的批判。在小说方面,受西方影响较重的王文兴的长篇小说《家变》和欧阳子的作品也受到了批评。他们不仅在理论上抵制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在创作上提出“回归到现实”的口号,主张文学要走现实主义的道路。有几位土生土长的台湾省籍青年作家,意识到“虚无荒谬”之怪诞,感觉到“苍白无根”之飘零,开始重视自己的乡土——本乡本土的现实生活。当时,在“横的移植”滔滔滚滚的洪流之中,这些陆续出现的现实主义的“乡土”作品并不显眼。到了70年代,这些“乡土文学”作品开始广受注意,一方面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欢迎,另 一方面遭到了台湾当局和国民党文学打手的围攻、迫害。就在许多读者还在爱不释手和被围攻、迫害的时候,这些作者往前大迈一步,使“乡土文学”终于成了7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陈映真、王祯和、黄春明、杨青矗、王拓、宋泽莱、洪醒夫等人的作品,都是这种文艺思潮影响下的“乡土文学”,这些作家都被称为“乡土文学”作家。

张葆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3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