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向达
释义
向达1900—1966

现当代史学家、敦煌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土家族。湖南溆浦人。1924年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30年经赵万里介绍到北平图书馆任编纂委员会委员。1935年秋去英国,在牛津大学任交换馆员,先后赴欧洲各地图书馆查阅敦煌遗书、壁画等文物和太平天国史料。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大教授兼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1942年至1944年先后两次到西北考察敦煌文物。抗战胜利后,一直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委员、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66年11月24日逝世于北京。

向达一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对敦煌文物十分重视。早在1930年,翻译《斯坦因敦煌获书记》,1936年又翻译《西域考古记》,向国内介绍敦煌及西域文物被盗的经过。1937年以后,又陆续发表《记伦敦的敦煌俗文学》、《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敦煌学导论》等文章,初步介绍斯坦因劫藏敦煌遗书内俗文学作品40多篇,为俗文学研究提供许多难得的资料和线索。向达对敦煌俗文学研究的突出成就,一是《论唐代佛曲》(《小说月报》20卷10期)的发表,文章提出“佛曲”发源于印度北宗说,如长达数万言的叙事诗《佛本行赞》、孝子董永、季布歌等是从佛教文学蜕演出来的,至于俗文、变文之类作品大约也是模仿佛教的体裁,散文即是佛经中的长行,韵语即是佛经中的偈,从而主张敦煌发见的俗文学是受外来的影响,佛曲也与变文无关。二是《唐代俗讲考》,该文最先发表于《燕京学报》,10年后又据新获材料重新改写发表于《文史杂志》,文章通过对唐代俗讲仪式、话本及其源流的探讨,论证中国的白话小说在唐代已经建立起来,为中国小说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1954年,他又参与《敦煌变文集》的辑校整理工作,该书于1957年出版后,一直是汇萃敦煌变文的丰富辑本。

向达在学术上的贡献,还表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及边疆各地方史的研究上。早在1926年就开始对印度佛教及佛教艺术之东传进行专题研究,完成《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特别是1933年发表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以充分的史料论证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以及唐人的文化生活与西域民族间有着亲密交往关系,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的《中西交通史》、《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史》、《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以及《蛮书校注》等论著,均赢得学术界的好评。1957年汇集出版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内收23篇论文),更是蜚声中外的名作。

张锡厚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07-210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