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皎然 |
释义 | 皎然 唐代诗僧。字清昼,人称昼公、昼上人。湖州(浙江吴兴)人。本姓谢,南朝诗人谢灵运十世孙。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玄宗至德宗时期。唐代宗大历中期,与灵彻、陆羽一起隐居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当时颜真卿为湖州刺史,于官舍邀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参与其事,因而声名大著。皎然在湖州还创办过“湖州诗会”,诗人孟郊即出于其门下。同时,与韦应物、刘禹锡有诗歌交往。 皎然是唐代诗僧中成就较高的一位。其诗多写山水游赏、禅理教诲及送别酬和的内容,情调闲适,风格清谈。尤可注意的是皎然的《塞下曲二首》、《从军行五首》等边塞诗,写出了边疆战场的景象和诗人理想中边防将士的气魄和品格。这些作品说明了唐代宗教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皎然还有论诗专著《诗式》5卷(《历代诗话》收录的《诗式》已不分卷),这是流传不多的唐代诗人的论诗专著之一。其中树立了“四不”、“四深”、“二要”、“二废”、“四离”、“六迷”、“七德”、“五格”等创作标准。并对诗歌的用事、造语、取境、品格等有独到论述,表明皎然对诗歌艺术进行了精深而广泛的研究和探求。此外,他还有《诗评》3卷。唐德宗贞元年间,集贤御书院收集皎然诗作,编集为10卷,由湖州刺史于頔作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集10卷。《全唐诗》卷815至821收录其诗7卷。 薛天纬,栾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421-542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