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乾学 |
释义 | 徐乾学1631—1694 清代诗文作家。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编修。二十四年,召试翰林院和詹事府诸臣,乾学列第一,入直南书房。后历任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康熙二十九年以病乞归。返乡后,亲属、门客依势横行,屡被控告,受夺职处分。死后仍复原官。 徐乾学曾奉命主持编纂《大清一统志》、《清会典》及《明史》。当时著名学者如阎若璩、万斯同等,长期聚集其家,相与讨论。而顾炎武为其舅氏,其家又富于藏书,耳濡日染,因此其学问淹博,融贯古今。与弟徐秉义、徐元文并负文名,时号“三徐”。 徐乾学的文章主要是奏疏和考证、议论文。大都考订详悉,辨析精审,文辞渊雅,如《历代社稷坛考》、《修明史条议》等。但文学价值并不高。他的诗歌,其内容以赠行怀人和表现宦途中的感受为主,写法上力摹唐人。古体雄丽,有些篇章逼肖“四杰”或高适、岑参,如《公子行》、《陇山歌送许天玉之官新安》等。而近体“格律圆整,音调和谐”(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诗味醇厚,较之古体更胜一筹。五律《北征》、七律《怀汉槎在狱》、《怀友人远戍》、《赠李研斋》等均是较好的作品。 著有《憺园文集》36卷及《读礼通考》等。 叶君远,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01-490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