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徐九经升官记
释义
徐九经升官记

当代京剧本。四场。郭大宇、志淦著。《剧本》1981年第5期发表。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单行本。该剧根据张寿臣的单口相声《姚家井》改编而成。相声原作描写刘、王两家为争娶招弟儿对簿公堂。乔御史知两家皆有后台,颇感难断。但他终用“仙鹤顶上红”之计,智审了此案,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该剧是以相声的“智审”为戏胆进行重铸的。原作的时代背景为清朝,为避免旁枝错节,作者移为明朝。徐九经其人明史有名,是一位富有才华而又清廉的知府。但与《姚家井》无关。作者在此是借其名而为文,改编此剧的目的在于通过徐九经坎坷不平的个人命运和悲剧性格的描写,引起观众对权与法、公与私、恩与怨等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思索。成功地塑造了徐九经这一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是该剧最为突出的成就。作为清官形象,徐九经不同于一般清官的地方在于,他虽曾热切地向往接近皇权,但当他终于看清皇权统治的腐朽使他根本不能为民作主,成为一个真正的清官时,他毅然挂冠而去,与皇权统治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在一般的传统与新编戏曲中,许多清官也敢于与权奸作斗争,但他们无不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作为靠山,对皇权的迷信崇拜与忠诚是他们胆识与道德的核心。正因为如此,这些作品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了清官的历史局限性,却无意间掩饰了封建皇权与被压迫人民之间对立的本质。而该剧不仅暴露了权奸,且否定了皇权,所以它所阐发的思想意义较一般清官戏更为深刻,同时也较好地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恰当地结合起来。作者在刻画徐九经的形象时,有意识地借鉴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刻画卡西莫多时曾经使用过的“外倔内秀”的表现方法,将徐九经置于“美”与“丑”的矛盾之中,以丑为形,以美为质,丑以衬美,突出徐九经的可贵品质和性格特征。徐九经除了他丑陋外貌与他的满腹经纶形成矛盾外,他身上还交织着两种美与丑的冲突。一种是他正直善良,抑恶扬善,伸张正义的伦理观念与丑恶的社会现实的冲突,另一种是他内心世界中良心与私念的冲突。正是在这两种矛盾与冲突的纠缠与运动中,徐九经的形象脱颖而出。在京剧舞台艺术中,正面人物由丑角来扮演,这也是一个大胆而又成功的尝试。徐九经虽然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就他个人来说却是一个悲剧。悲剧却用喜剧的手法来表现,于风趣中透出酸楚,于嘻笑中夹着悲咽,让观众在凄凉的笑声中进入深沉的思索,这是该剧在艺术表现上又一特征。另外,作者运用精心选择的细节、既带“才”气又带“土”气的语言、“逗哏”、“捧哏”式的对话于嬉笑怒骂之间嘲弄权奸,刻画徐九经内心痛苦、外表诙谐幽默的性格也极有特色。该剧上演后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已拍摄成舞台艺术片上映。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874-487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