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樊山集1 |
释义 | 樊山集1 近代诗词合集。22卷。樊增祥著。光绪十九年(1893)陕西渭南县署刻本,线装4册。卷首有光绪十年(1884)李慈铭为《十鞬斋诗集》题诗、光绪十九年顾曾烜《叙》。此书前20卷为诗集,后2卷为词集。诗集20卷依次题名为《云门初集》上、下,《北游集》,《东归集》,《涉江集》,《金台集》,《淡吟集》,《水浙集》,《西征集》,《关中集》,《关中后集》,《还山集》,《转蓬集》,《紫泥酬唱集》,《京辇题襟集》上、下,《西山集》,《后西征集》,《紫兰堂集》,《染香集》。前18卷按编年体编排。收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十七年(1891)诗约1000首左右。卷19、20不注写作年代,当为光绪十八年(1892)前后之作,约200首。卷21、22为词集《五十麝斋乐府》上、下两卷,未注写作年代。约收词150首。李慈铭为《十鞬斋诗集》题诗曰:“自有高歌动鬼神,樊英才调信无伦。谁言北地多浮响,未许东川说替人。一入蓬莱依日月,七传弓剑照麒麟。如今小试神明宰,种稻公田为养亲。”《十鞬斋诗集》似为樊增祥拟议中的诗集名称,实无此集。李慈铭题诗当时,樊增祥将出任陕西宜川县令,诗中“小试神明宰”即指此事。顾曾烜《序》评曰:樊增祥“自入都之年,迄于宰渭之日,裒录茂制,付之手民。敦索谰言,弁诸首简。卓哉芬林之别趣,簪海之巨观也。己繄白太傅之故居,实大蓬之封邑。名集故同乎承祐,得诗乃过于乐天。则尝究其肆力之劬,窥其寄怀之远,不取谐俗子而刿怵逾工,莫看作诗人而呻吟岂妄。其讲律于七言最细,斯成章较诸体尤多。” 于惠文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5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