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坦之 |
释义 | 王坦之 (328—375)晋政治家﹑散文家。字文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时人语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穆帝升平中,当道拟以为尚书郎,坦之以其非甲族子弟所任,遂罢不行。抚军将军司马昱引为掾,累迁参军,从事中郎,加散骑常侍。哀帝兴宁中(364前后),为太司马桓温长史。海西公太和三年(368),丁父忧。服阕,拜侍中。司马昱即位为帝,领本州大中正。次年(372),帝临卒,诏桓温摄政,坦之力谏而止。及帝卒,桓温领兵将入建康,于新亭召谢安﹑王坦之,欲加害,以谢从容镇静而罢。孝武帝宁康元年(373),桓温卒,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迁中书令,领丹阳尹,授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据《建康实录·孝武帝纪》,宁康三年(375)五月,卒官。年四十六。追赠安北将军,谥献。坦之尚刑名之学,以时俗放荡﹑不敦儒教为非,著《废庄论》。史称其忠公慷慨,雅贵有识量。有集七卷,佚。今存文六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世说新语·品藻》记坦之《王承碑》二句,严辑失收。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