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萧衍 |
释义 | 萧衍 (464—549)即梁武帝。南朝齐﹑梁诗人。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在齐为王俭东𬮤祭酒,历官宁朔将军﹑给事黄门侍郎﹑雍州刺史﹑中书监﹑大司马。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广接文士,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等并预门下,时号“八友”。齐明帝尽诛高﹑武子孙,萧衍亦预谋划。东昏侯宝卷淫佚无道,萧衍乃自雍州率兵东下,入建康。次年(502),封梁王,旋代齐自立为帝。在位四十八年,勤于政务,俭约,经济发展,政局安定。然于兄弟子侄及诸大臣亲近腐化贪污,则屡加宽纵。中年佞佛,所费无度。晚年昏愦有加,皇室内部争夺愈烈。太清二年(548),养子正德勾结东魏降将侯景叛乱,攻入建康,江南自贵族以至平民,皆遭大劫。衍被囚建康台城,次年饿死。年八十六。 萧衍奖励文学,重用文士,即位后仍不时与竟陵旧人及其他诸文士宴饮赋诗,分题限韵,凡以为佳者均加褒美,或赐诗﹑赐物以示奖励。性喜争胜而能驭下宽弘,文士即忤旨不中意,亦不加罪。提倡儒学,大同中,立士林馆,朱异﹑何琛﹑孔子祛等递相讲述,太子萧纲亦于东宫开讲,四方学人文士,群趋建康。以是有梁一代,学术诗文并臻繁荣。《南史·梁本纪》谓“自江左以来,年踰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北齐书·杜弼传》记高欢尝云“吴儿老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其子萧统﹑萧纲﹑萧绎,亦均右文好古,礼接文士,领袖文坛,可与曹操父子并比。 萧衍博学能文,政务之暇,手不释卷。《南史》称其“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诀﹑草隶﹑尺牍﹑骑射,莫不称妙”,谀颂之词,核诸事实,相去当不过远。好音乐新声,曾仿作吴声﹑西曲凡数十首,缠绵温婉,其他乐府诗亦古雅流丽。年逾八十,登京口北顾楼所作诗,尚不见萧飒之气。其诗风为永明遗韵,异于萧纲等提倡之宫体。《诗镜总论》评“梁人多妖艳之音,武帝启齿扬芬,其臭如幽兰之喷,诗中得此,亦所称绝代之佳人矣”,“风格浑成,意象独出”;《诗源辩体》卷九谓“永明以后,梁武取调,范云取气”,言或溢美而大体近实。 萧衍著述极富,儒释经史,皆所涉及。据《梁书·武帝纪》,《隋书·经籍志》,凡署作梁武帝撰著者,已有一千数百卷;复有何佟之等“复述制旨”者一千馀卷。有《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孝经》诸经“大义”,《通史》六百卷(《隋书·经籍志》作四百八十卷),《涅盘》等释典义记,纵多出自臣工而自总其成,亦已可观。《梁书》本纪又言其“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诸文集凡一百二十卷,然《隋书·经籍志》所载各集仅七十馀卷。文集均佚,明人搜辑遗文为《梁武帝集》,诗文数量在齐﹑梁仍居前列。有薛应旂《六朝诗集》本﹑阎光世《文选遗集》本﹑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又续有增补。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