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绾 |
释义 | 黄绾 (1480-1554)字宗贤,一作叔贤,号久庵﹑石龙。浙江台州府太平(今温岭)人,南工部侍郎黄孔昭孙。生于成化十六年(1480)二月十一。正德五年(1510)以荫补后军都督府都事,因得拜识王守仁,称门人。寻告病归家,于紫霄山筑石龙书院,潜习阳明之学。嘉靖元年(1522),以荐起南京都察院经历,三年,与张璁﹑桂蕚等联名上疏争“大礼”,然未附何渊“世宗父母入太庙”之议,帝不悦,仅任其为南工部员外郎,因累疏乞休。六年,世宗念议礼功,授绾光禄寺少卿,转大理寺,改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充讲官,与修《明伦大典》,典成,升詹事兼侍读学士,晋南礼部右侍郎。时王守仁率军平定广西,殁于归途,遭桂萼等诬陷,绾两次上疏为守仁辨冤,言:“昔议大礼,臣与蕚合,臣遂直友以忠君,今蕚毁臣师,臣不敢阿友以背师。”又以女妻阳明之子正亿,携之金陵,销其外侮。嘉靖十八年,任南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安南内乱,帝命绾为使安抚,惧此行不测,称病不赴,因为帝斥退。卒于嘉靖三十三年九月初四,年七十五。绾初师谢铎,学宋儒,闻王守仁讲学,改习阳明“良知”之教。至晚年,对两造皆有所疑,谓“予始末之信,既而信之,又久而验之,方知空虚之弊,误人非细”,因撰《久庵日录》八卷﹑《习业录》四卷,反对空谈理性,主张经世致用,嘉靖二十六年其子黄承德将二书合刻为《明道编》十二卷(今存六卷)。著述另有嘉靖刊本《知罪录》一卷,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刊本《王静学先生传》二卷。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另著录其有《中庸古今注》﹑《四书五经原古》﹑《思古堂笔记》等。诗文著述卒后刊为《石龙集》二十八卷,诗词赋七卷﹑文二十一卷,王廷相序,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今存。又有万历年间刊本《久庵先生文选》十六卷,诗赋四卷﹑文十六卷,汤聘尹序,盖为《石龙集》﹑《石龙奏议》二集之选本,亦存。李时渐《三台文献录》录其赋一篇﹑文十九篇﹑诗二十四首。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少谷子传》等十八篇。清李成经《方城遗献》卷六录其诗五首。清戚学标《三台诗录词录》卷一七录其诗十首。生平见李一瀚《黄公行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四)﹑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一三﹑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七。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