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萧绎 |
释义 | 萧绎 (508—555)即梁元帝。诗人,辞赋家。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盲一目。五岁能诵《曲礼》,六岁能诗。七岁封湘东王。天监末,为会稽太守,在郡患疥,读书不辍。普通七年(526),出为荆州刺史。中大通五年(533),以过召入为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六年,出为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74)又徙荆州刺史,节制长江上游重镇。三年,侯景攻陷建康,萧绎拥兵观望,图坐收渔利,以迫于时论,乃遣王僧辩率水军前往救援。萧纲受侯景挟持即位为帝,萧绎不予承认,暗示僧辩一旦攻破建康即可杀死萧纲。萧绎手握重兵,不顾国家安危,残害兄弟,诛戮部将,先翦除邵陵王萧纶,后又与武陵王萧纪互相攻杀。大宝三年(552),侯景之乱平,萧绎称帝,改元承圣,定都江陵,与西魏合力攻杀萧纪。时梁﹑益两州及襄阳已为西魏攻占,梁王萧詧又请西魏攻江陵。承圣三年(554)十一月,江陵破。城破前,焚多年所聚书十余万卷,为古代图书所遭大厄之一。城破被囚,作绝句四首。十二月,萧詧使以土囊压杀之。年四十七。 萧绎忌刻残忍,骄矜自负。然不好声色,《梁书·元帝纪》称其“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秀才为布衣之交,著述辞章,多行于世”。据本纪,著有《孝德传》﹑《内典博要》﹑《连山》等凡三百余卷,纵有部分出自臣僚,亦已可观。著作中以《金楼子》一○卷最为重要,书成于江陵失陷前一年,《立言篇》论为文须当“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综合文采﹑音律﹑感情诸因素,远过于文笔说拘执有韵无韵之论,与萧纲遥相呼应,为当时文苑理论纲领。今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今存诗近一百首,虽风采逊于萧纲,然亦时见壮语丽句。至大量《屋名诗》﹑《药名诗》等则纯属文字游戏。存文一百三十余篇,各体皆备。以《荡妇秋思赋》最为人所称;大同十一年在江州所作《玄览赋》,铺陈排比,言志抒情,为梁代大赋中可数之作。《北史·艺术·庾质传》记质子行修,八岁能诵梁元帝《玄览》﹑《言志》等十赋,可见在北朝流传之广。《隋书·经籍志》录《梁元帝集》五十二卷﹑《梁元帝小集》一○卷,佚。明人辑录遗文为《梁元帝集》,有薛应旂《六朝诗集》﹑阎光世《文选遗集》本﹑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又续有校补。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