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炳 |
释义 | 吴炳 (1595—1648)初名寿元,后改名炳,字可先,号石渠,别署粲花主人。南直常州府宜兴(今属江苏)人。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四月初七。四十三年中举,四十七年进士,除蒲圻知县。天启四年(1624)调刑部主事,旋改工部,七年迁工部员外郎。崇祯二年(1629)转福州知府,次年以罪于督抚,告病归家闲居。九年起为两浙盐运司运判,十一年迁吉安知府,十四年备兵湖西道,寻改江西提学副使。清兵入关后,先后从福王﹑唐王﹑桂王,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桂王永历元年(1647)八月,永历帝奔靖州,吴炳扈从太子而行,在城步为降将孔有德所掳,执送衡阳,次年正月十八,于衡阳湘山寺赋诗明志,绝食而死,年五十四。一说奔逃时以痢疾留武冈,与刘承胤降清,随孔有德至衡州,病痢死(《永历实录》卷四)。少时好声色,喜作词曲,与阮大铖齐名。其剧作故事不藉旧籍,人物﹑情节自出机杼,又学临川之笔而协吴江之律,词彩艳冶,音律谐美,然内容略显空泛,故未成大方之家。所作传奇五种:自二十余岁始作《绿牡丹》二卷三十出,又作《西园记》二卷三十三出﹑《情邮记》二卷四十三出﹑《画中人》二卷三十四出﹑《疗妒羹》二卷三十二出。五剧皆以男女情爱婚姻为内容,总名《粲花斋五种曲》,又名《石渠五种曲》,今均有明刊本存世,其中《西园记》后世仍多有搬演。清李渔曰:“吾于近剧中取其俗而不俗者,《还魂》而外,则有《粲花五种》,皆文人最妙之笔也。《粲花五种》之长,不仅在此。才锋笔藻,可继《还魂》,其稍逊一筹者,则在气与力之间耳。《还魂》气长,《粲花》稍促;《还魂》力足,《粲花》略亏。”(《闲情偶记》卷三《宾白第四》)或谓其作“情致有余,而豪宕不足”(清梁廷楠《曲话》)。生平见清万树《石渠公传》(近人刊《宜荆吴氏宗谱》)﹑清南沙三余氏《南明野史》卷下﹑清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四﹑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七九。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