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象济 |
释义 | 杨象济 (1825—1878)字利叔,因慕汲黯为人,复自号汲庵。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少孤。年十八,补博士弟子员。学使罗文俊奇其才,拔冠其曹,补廪膳生。与陈寿熊﹑沈曰富﹑顾广誉游。勤于学。自谓私淑姚鼐﹑蒋士铨,亲炙沈维𫓱﹑姚椿。咸丰二年(1852),赴湖北,投江忠源,未遇,张亮基延入幕。寻于荆练乡勇,奉檄率兵勇援庐州,与太平军为敌。事败,复回湖北。太平军占领武昌后归里,与里中诸文士觞咏。九年,中举。十年,试礼部,放归。旋至安徽,谒曾国藩,受曾氏使复赴湖北,拟抽洋税章程。经许准,赴沪主抽洋税事。同治四年(1865),南归。同年春,复赴会试,文中引《汉书》人物表及杜诗﹑宋﹑元史事,考官以不合体裁斥之。八年,江苏丁日昌招之署中,译西人六大洲地图。因“屡以劳绩议叙,得官拣选知县,复加五品衔,赏戴蓝翎”(李道悠《杨君利叔行述》)。光绪四年(1878)卒。刘声木曰:“其文简质真挚,𤂖𤂖有气,好论经世。”又曰:“诗则力量雄厚,才气超逸;五﹑七言长篇尤为雄悍入古,奄有诸家之长,而不袭其形貌。”(《桐城文学渊源考》本传)著有《汲庵文存》六卷﹑《汲庵诗存》四卷﹑《菰芦笔记》三卷等。生平事迹见谭廷献《亡友传·杨象济传》(《续碑传集》卷八一)﹑李道悠《杨君利叔行述》(《汲庵文存》卷首)﹑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卷六等。(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