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挚虞 |
释义 | 挚虞 (?—311)晋文论家﹑史学家。字仲洽。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生年﹑年岁不详。少师事皇甫谧,才学博通,为郡主簿。仿《离骚》作《思游赋》,申信天任命之说。武帝泰始四年(268),与夏侯湛等同举贤良,试策,谓圣人忧法度之不当,人和则灾消。授中郎。擢太子舍人,外出为闻喜令。太康初(280),吴平,上《太康颂》。以母忧去职。久之,召补尚书郎,屡预朝廷议礼。又以汉末丧乱,谱传多亡失,撰《族姓昭穆》十卷进呈。惠帝元康中,迁吴王友。永康元年(300)或稍后,历秘书监,卫尉卿。永兴元年(304),从惠帝被劫至长安。战乱中百官奔散,虞流离长安郊外,入南山,粮绝,拾橡实食之。惠帝末,还洛阳,又迁光禄勋﹑太常卿。怀帝永嘉五年(311),石勒攻破洛阳,人饥相食,虞素清贫,竟至饿死。 虞所著述,除《族姓昭穆》外,有《决疑要注》一卷,《三辅决录注》七卷,均佚;《文章志》四卷,佚,《隋书·经籍志》列入史部部录类,《诗品》序称其“详而赡博”,《文镜秘府论·四声论》称其“区别优劣,编辑胜辞”。又以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隋书·经籍志》录作《文章流别集》六十卷,“志”二卷,“论”二卷,为今所知分体选录之最早总集,佚。“论”之残文尚散见于类书。有集十卷,佚。明张溥辑为《挚太常集》,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题辞称其“议礼诸文,最称宏辩”。今存赋﹑颂﹑表﹑策并《文章流别论》佚文六十篇,又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诗六篇,皆四言,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