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 |
释义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 古代文论研究著述。明张溥著。殷孟伦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1月出版。属《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的一种。张溥是明代复社首领,提倡“兴复古学,务为有用”,并在编录《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和撰写全部题辞过程中,具体贯彻了这一思想。他想以复古为手段,挽救当时“文章日衰,而道亦以散”的现象。他编录《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并非纯客观地介绍资料,而是主张学习汉魏六朝文学的“先质后文,吐华含实”的精华,遗弃“陈季之浮薄”,“周隋之骈衍”的糟粕。因此,张溥对所录百三家其人其文,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家家有题辞,人人有论述,分之为作家名论,合之则为文学简史。 《题辞》原分载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每集卷首,向无单行本流行。经注者辑成一书,定为今名,并作了必要的注释。据注者在《凡例》中说,该书以清光绪年间信述堂翻刻本为底本,又取他本以相校正。注者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对于题辞行文引用前人论述,因芟薙致生疑惑处,均一一覆检出处,明白揭出。原作文辞简要兼资讽味者,即为具录于注文中。二、题辞文字能够确定为刊刻之误的,均据他本予以校订。若为张氏笔误,则于注文中明辨之。三、题辞中所涉故实,多从正史及杂著中,删取其要,入于注中。四、原书于每集之后,均编有各家传记。该书仿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著录之例,删取作者行实之要,置于注文之首。五、凡与题辞有关的文献而又为学者所必知者,辄据旧闻,述其梗概。此外,注者还对因避讳造成的缺笔文字,某些疑难需加训释始明的文字,均据旧说作了较为严谨的补订和注解。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85-168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