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黎锦熙 |
释义 | 黎锦熙1889—1978 现代语言学家、文学家。字劭西。湖南湘潭人。为清末秀才。早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1914年与杨怀中等创办宏文图书编辑社,编写中小学教材。1915年任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纂员。1916年倡导并组织中国国语研究会。1918年任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20年代初又先后任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会成员,国语辞典编纂处(后改名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倡导人与总编纂。1924年与钱玄同创办《国语周刊》。又与钱玄同等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笔画案”;与赵元任等提出“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并著有《国语学讲义》(1919年),《比较文法》(1933年),《国语运动史纲》等论著。在研究白话文学及现代口语基础上写成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年),创建了独特的白话文语法体系;该书印行24版,发生重大影响。为“五四”以来研究和推广国语、白话文及汉字改革的重要先驱。自1920年起先后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文系讲师、教授。抗战爆发后,辗转至西安、兰州等地,在西北联大、西北师范学院等继续从教。1946年参与发起建立九三学社。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后改为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一直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出版有《中国语法与词类》,《中国文字与语言》,《中国语法教程》(上册),《文字改革论丛》,《汉语规范化论丛》等。 陈丙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5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