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黎烈文
释义
黎烈文1904—1972

现代作家。湖南湘潭人。在家乡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19年底至上海,被录用为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书记员,担任誊抄、整理、校对工作。1921年到厦门大学,任校长室秘书,并在国文系旁听。次年复返商务印书馆,升为编译所古籍部助理编辑,此时参加文学研究会,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26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舟中》,以真诚、朴质的语言描写人生的苦难,颇引人注目。整理出版古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京本通俗小说》。1926年赴日,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预科,专攻文学。次年赴法,入地城大学学习。1930年进巴黎大学研究院学习,获文学硕士。在国外时经常向《申报》、《文学周报》等投寄通讯及译稿等。1932年归国,担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上海分社法文编译。不久应《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之请,主持该报副刊《自由谈》的改革,使之由鸳鸯蝴蝶派的消遣性副刊转变为进步文艺家的重要阵地。它以发表时代感强烈,广泛针砭时事的杂文评论为主,许多新进作家都积极为该刊撰文,因而产生巨大影响,茅盾曾予高度评价,说它“造就了一批杂文家……引来杂文的全盛期”(《多事而活跃的岁月》)。1934年,在国民党压迫下,黎烈文辞去《申报·自由谈》主编职。不久与郑振铎、陈望道等任《太白》半月刊编辑。1936年在鲁迅等支持下主办《中流》半月刊,继续发扬《自由谈》的战斗风格,受到读者欢迎。1937年《中流》被查封。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大量简洁优美、忠实流畅的文学译作(以法国文学为主),成为30年代著名的翻译家及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家。一生有译著30余种。1937年还出版有散文集《崇高的母性》。抗战爆发后,长期在福建永安任省政府参议,改进出版社社长,主办刊物《改进》,《改进文库》及《现代文艺》(王西彦主编)。1946年去台湾。一度为《新生报》副社长,总主笔。1947年任台湾大学文学院西洋文学教授,并在台湾师范大学、政法大学等校任教。晚年皈依宗教,幻想以宗教家的宽容消弭世间的痛苦与矛盾。去台后出版有《西洋文学史》(1962年),《艺术谈片》(1969年),《法国文学巡礼》(1973年)。

陈丙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51-625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2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