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黎锦明 |
释义 | 黎锦明1905— 现代作家。字君亮,笔名均亮、锡明、锡朋。湖南湘潭人。早年受长兄黎锦熙培育,曾在北京高师附小、北京畿辅中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等校就读。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4年在《晨报》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侥幸》。1926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烈火》。自该年起辗转至广东海丰、郑州、洛阳等地做中学教员。一度担任郑州《朝报》编辑。1930年后执教于北平中国大学、保定河北大学。在这一时期出版有小说集《尘影》(中篇,1927),《雹》(1927),《破垒集》(1927),《马大少爷的奇迹》(1928),《蹈海》(中篇,1929),《琼昭》(1929),《一个自杀者》(中篇,1929),《失去的风情》(1933),《献身者》(1933),《战烟》(中篇,1933),《夜游人》(1936),《大街的角落》(1936),以及《新文艺批评谈话》(1932),《新文艺批评概说》(1934)等。鲁迅说他的早期作品“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把他归入“乡土文学”派(《现代小说导论(二)》)。但他还写作有主观抒情小说、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小说、传奇小说等。1937年后,一直在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的一些中学、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仍陆续发表作品。1947年后去湘潭转而研究民族史、生物学、农林、医疗卫生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湘西永顺中学、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福建师范、湘潭大学等校任教,并为湘潭人民代表、湖南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等。 陈丙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53-625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