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桐城古文学派小史 |
释义 | 桐城古文学派小史 清代文派专论。魏际昌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平装1册。书前有戴名世手迹,方苞、刘大櫆、姚鼐、吴汝纶像,作者《前言》。书末有作者《后记》。全书分4编12章。第1编为桐城古文学派树立。内含4章,分别论述桐城派始祖戴名世、方苞、刘大櫆与姚鼐的理论主张与创作风格。第2编与第3编皆为桐城古文学派的分布。其中第2编论述姚鼐的门生,以3章篇幅,按地区论述安徽桐城的方东树、刘开、姚莹等人的思想与创作,江苏上元(今南京)的管同、梅曾亮的理论与文章,江西新城陈用光、鲁九皋的文事活动。第3编仍以3章的篇幅,主要论述姚鼐著名弟子梅曾亮对桐城派理论与创作的继承与传播,以及阳湖派的活动。同时对湖南的吴敏树、杨彝珍、孙鼎臣、王先谦,广西的朱琦、王拯、龙启瑞,阳湖派的张惠言、李兆洛等的活动,也作了评述,以证明桐城派古文的广泛传播。第4编为桐城古文学派的陵替。内含2章,主要对曾国藩及曾门四弟子——张裕钊、薛福成、黎庶昌、吴汝纶的理论与创作进行了评述。作者《后记》云:“这是笔者三十年代的旧作,学习于北京大学研究院时的毕业论文,导师胡适教授。”“但是,现在看来,到底还嫌不足,需要加以补充,所以又重新改写了并且印了出来”。该书从史的角度对桐城派的形成、发展、衰落作了系统评述,颇具参考价值。 牛仰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8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