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叶蔚林
释义
叶蔚林1934—

当代作家。广东惠阳县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野文工团、中南公安军文工团当演员。50年代中期调到广州军区边防部队,在34团、26团和惠阳军分区任文化干事、宣传干事和团俱乐部主任等职。驻扎在南海之滨的日子里,他经常把关于边防战士与当地渔民的故事以及对他们的热情感受记载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一天,一位部队领导发现了这些饱蕴诗情的日记,兴奋地建议他拿出去发表。叶蔚林根据日记编写的边防军小故事陆续在《南方日报》刊出;1957年,他的歌颂边防战士和军民关系,乃至描绘南疆大自然的小说、散文载于《作品》、《解放军文艺》、《长江文艺》等刊物上。1958年结集出版了散文集《海滨散记》和小说集《边疆潜伏哨》,在文学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1960年,叶蔚林由部队转业到湖南民间歌舞团任创作员。这时他的歌词创作同他50年代写的作品一样,以歌颂为主,调子乐观明快。之后,他经历了两次“下放”和两次回城。第一次1961年,他带着妻子、女儿下到山区资兴县,同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共同度过3年困难时期。1964年调回省城长沙,系统地读了屠格涅夫、契诃夫、莫泊桑、梅里美和泰戈尔等的世界名著。第二次1969年,“文革”风暴把他驱赶到更偏远的山区——江华瑶族自治县。在那里,他完全以普通社员身份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练出了能挑近200斤担子的体力。坎坷的生活使他的灵魂深切地贴附于人民。1973年调到零陵地区从事创作时,他没有陷入“四人帮”阴谋文学岐途,所写的《过山谣》、《九嶷神话》等作品,虽存有 一定历史局限性,但毕竟较有生活实感。

叶蔚林以中共11届3中全会为分界线,把自己的创作划分为两步。第一步整整走了22年多,而第二步则以发表于1979年的短篇小说《蓝蓝的木兰溪》为发轫,创作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郁结于心头多年的人物、生活和感情倾泻而出。《蓝蓝的木兰溪》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奖,《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荣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1等奖。1982年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集《白狐》。1986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短篇小说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有的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有的被译成多种外文向国外介绍。第二个阶段的作品,大多反映偏僻贫穷的潇水流域和菇母山区的人民在十年浩劫中的命运遭际,揭示了极左路线与封建主义余毒对人们生活与心灵的戕害。在艺术上,对大自然和民风民情的描绘亦韵味隽永,今人陶醉。

80年代后期,叶蔚林由湖南调到海南岛,出任海南省文联主席,并为迈向创作的“第三步”继续探索。

如滢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489-149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