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袁于令
释义
袁于令1599—1674

明未清初文学家。原名袁韫玉,又名袁晋;字昭令,又字砚昭、凫公;别号箨庵、白宾、吉衣主人、剑啸阁主人等。吴县(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但他在明代仅是贡生,未曾出仕。少负才名,放浪不羁,致力于传奇创作。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占北京时,他滞留于京师。清初出仕新朝,曾任东昌府清源司榷、荆州守。顺治十年(1653)被参罢官,便侨寓江宁,后寄居会稽,落魄以终。明未,他倾向于东林党,而且祖上累世为官;清朝定鼎,他很快就仕于清,所以颇受时人非议。袁于令是相当有个性的人物,据尤侗《艮斋杂说》记载,他在荆州时,一天长官问:“闻贵府有三声。谓围棋声,斗牌声,唱曲声也。”袁于令则说:“下官闻公亦有三声。”这“三声”是“算盘声、天平声、板子声。”据此可见其机智与正直的品格。明末写有抨击魏忠贤及其党羽的《瑞玉记》传奇,当时即以词曲擅名。所作传奇有《西楼记》、《金锁记》、《珍珠衫》、《鹔鹴裘》、《长生乐》等。尤以《西楼记》成就较高,影响较大,袁于令颇以此作自负。他还写有杂剧《双莺传》。一般认为,他是长篇小说《隋史遗文》的作者(或说是评改者)。《新传奇品》评其作如“海鹤鸣秋,声清影淡”。

田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1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