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国语运动
释义
国语运动

现代文学术语。清末开始兴起的致力于“读音统一”,“文言一致”的语言文字改革运动。甲午战败后,朝野有识之士深感富国强兵之道在于普及教育,开通民智,为此就要统一中国的语言文字,发展以已经在全国发生广泛影响的北京语言为基础的国语(白话,即今日之普通话),相应地要推行白话文。开始有厦门卢竞章“切音新法”,福建蔡锡勇的“传音快字”,广东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的试验。1904年直隶王照创造了以北京话作标准,“专拼白话”的“官话字母”,得到严修、吴汝纶、袁世凯、周馥等的支持。劳乃宣采用官活字母加添江宁、苏州、闽广音谱合成简字全谱,欲借拼音之法普及识字。吴汝纶亦提出用北京官话“使天下语音一律”的主张。辛亥革命前夕,中央教育会议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召集读音统一会,制定三十九个注音字母,并于1918年正式颁布,同时设立国语统一筹备会,编纂“国音字典”。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又发表赵元任、钱玄同、刘复等制定的国语罗马字,成为“国音字母第二式”。至“五四”之前的国语运动虽然致力于语文改革,拼音研究,但并不废弃文言,王照说他们的改革“纯为多数愚稚便利之计,非敢用之于读书临文”(王照《字母原序》)。“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从某一意义讲,仍是国语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中国语文改革的历史发展趋向。胡适就说过:“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以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国语。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阎承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751-375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