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国防文学论战
释义
国防文学论战

现代文学论争集。新潮出版社1936年10月编印。收入有关两个口号论争的文章57篇。1936年,文艺界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发生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根据对300余种报刊的不完全统计,当时发表的有关文章达480余篇。《国防文学论战》收入的论争文章比较有代表性。周扬的《关于国防文学》与《现阶段的文学》、郭沫若的《国防·污池·炼狱》等文,指出“国防文学”的创作内容“应该是多样的统一而不是一色的涂抹”。鲁迅、冯雪峰、胡风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这一口号本身在文学思想意义上的不明确性,以及某些人解释这一口所持的不正确意见,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鲁迅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诸文,对文艺界的抗日救亡运动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意见。他主张在新的形势下,革命文学必须坚持“它的阶级的领导的责任”,并提倡两个口号“并存”。茅盾先是赞同“国防文学”口号,后来又觉得“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有道理。当两个口号论争严重影响到文艺界团结抗日的时候,茅盾提出:“一、‘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应是现在左翼作家创作的口号!二、‘国防文学’是全国一切作家关系间的标帜!”(《关于引起纠纷的两个口号》)《国防文学论战》内附录的《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表明两个口号论争的基本结束和文艺界的初步联合。

蔡清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747-374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