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临川派
释义
临川派

明代戏曲创作流派。其首领是汤显祖,因他祖籍是江西临川人,故名“临川派”。汤显祖戏曲创作有较为明确的创作原则和主张,他强调“意趣”,重视“曲意”,他在《答吕姜山》里曾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他还强调“情”的作用,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且在《青莲阁记》想往“有情之天下的来临。所以程允昌《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序》中讲述这样一个史实:“张洪阳谓汤若士曰,君有些妙才,何不讲学? 若士答曰:此正是讲学,公所讲者是性,我所讲者是情。盖离情而言性,一家之私言也,合情而言性。天下之公言也。”同时,汤显祖创作戏曲注意辞采华丽动人,要表达“真情”,使“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由于他有进步创作主张,因而创作出“临川四梦”,受到当时许多人,如王思任、陈继儒、茅元仪、茅映的推崇和称赏,影响巨大。王思任《批点牡丹亭题词》颇有识见地说汤显祖的创作在于“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即有泪;叹者真叹,叹即有气。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但是,汤显祖剧作也遭到强调音律的吴江派中一些人的非议,沈德符《顾曲杂言》说他:“奈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沈璟等人还动手改动《牡丹亭》。这引起汤显祖的不满,提出反批评。他在《答凌初成》中说:“不佞《牡丹亭记》大受吕玉绳(实是沈璟)改窜,云便吴歌。不佞哑然笑曰:‘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割芭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摩诘冬景也。其中骀荡淫夷。转在笔墨之外耳。’”并且在《与宜伶罗章二》中说:“《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他在《答孙俟居》里甚至要“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尽管有些意气成分,但从创作角度看,汤显祖的看法合理一些,因为在创作过程中,一个作家考虑问题总要有轻重缓急、先后主次。这场争论一般人称为汤、沈之争。因为汤显祖创作成就巨大,不少人学习模仿。有些人将辞采较为华丽、形式较为接近汤氏的作家划归“临川派”,如来集之,邹兑金、阮大铖、吴炳、凌濛初等。其实有些人创作原则与意趣与汤显祖实有距离。

殷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42-434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