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大椿 |
释义 | 徐大椿1693—1772 清代名医、文学家。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吴江(今属江苏)人。禀性聪敏,喜与人辩。通晓天文、水利、音律等学,尤精于医。初以诸生贡入太学,后弃去,往来吴淞、太湖一带,专以医为业。著有《兰台轨范》、《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医贯砭》、《神农本草百种录》等,对历代医学理论,阐发评议颇多。工于文辞,尤善作道情。著有《洄溪道情》,收入道情三十余首。其中,以《时文叹》最著名,篇中揭露八股文的危害:“看了半部讲章,记了三十拟题,状元塞在荷包里。等到那岁考日,乡试期,房行墨卷汪汪念到三更际。也不晓得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也不晓得汉祖唐宗是那样皇帝。读得来口角离奇,眼目眯萋,脚底下不晓得高低,大门外辨不出东西。……就是做得官时把甚么施经济,得趣的是衙役长随,只有百姓们精遭晦气。”真是痛快淋漓,入木三分。而文辞诙谐生动,非常吸引人。看得出徐大椿十分喜爱道情这种通俗文艺的形式,各种题材内容,例如题赠、悼亡、写景、抒怀,他都采用道情来表达。在《洄溪道情》中,象《赠方又将》、《哭亡三子燝》、《丘园乐》、《题唐悔生寒林行啸图》等,也都称得上是“情景音词处处动人”(徐大椿《寿沈井南序》)的佳作。 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87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