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
释义 |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现代评论文。瞿秋白作。载《鲁迅杂感选集》。上海青光书局1933年7月版。署名何凝。文章首先论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指出鲁迅“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一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鲁迅早期背着士大夫阶级和宗法社会的因袭的重担,但是他早就研究过自然科学和当时科学的最高发展阶段,而且同农民有比较巩固的联系。他的士大夫家庭的败落,使他在儿童时代就混进了野孩子群里,呼吸着小百姓的空气。因此能深深感觉到士大夫种种的卑劣、丑恶和虚伪,而竭力肃清肮脏旧恶习。“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指出鲁迅的杂感其实是一种战斗的社会论文。因为近20年来,急剧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地把思想和情感镕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和对于民众斗争的热烈同情。不但这样,鲁迅的杂感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斗争的历史。“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的代名词”。 文章认为,鲁迅杂文的主要精神有四方面:第一,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鲁迅尽力暴露黑暗,他的讽刺和幽默,是对人生的最热烈严正的态度。他的现实主义决不是第三种人的超然旁观态度。他的猛烈的火焰扫射着猥劣腐烂的黑暗世界。第二,是韧性的战斗,就是鲁迅所谓“壕堑战”的战术。结实地立定自己的脚跟,躲在沟里,沉着作战,一步步前进。第三,是反自由主义。在斗争的世界,有些原则上的对抗事实上不可能调和。鲁迅暴露市侩的锐利笔锋,充分表现他的反中庸反自由主义的精神。第四,是反虚伪的精神。这是鲁迅最主要的精神。他的现实主义、打硬仗和反中庸的主张,都是以这种真实为基础。他的神圣的憎恶就是针对着地主资产阶级的虚伪社会和帝国主义的虚伪世界的。他的杂感可以说全是反虚伪的战书。这是第一篇系统论述鲁迅杂文,深刻阐述鲁迅思想特点及其发展道路的重要论文。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99-580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