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胡适发起“整理国故”运动
释义
胡适发起“整理国故”运动

现代文学大事。1919年5月,《新潮》月刊发表毛子水的《国故和科学精神》以及傅斯年的“附识”,指摘北京大学国故社提出的“保存国粹”,是“抱残守缺”、“追摹国故”的复古口号,认为应用“科学的主义和方法”来整理国故。胡适于8月致函毛子水,对他们的观点表示赞同,提倡“存一个‘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态度”,认为“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同年11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正式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号召“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借用尼采的话“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提出首先须有“评判的态度”,分清“国粹”和“国渣”。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一、有条理有系统的整理;二、寻出每种学术思想的前因后果;三、用科学的方法作精确的考证,弄清古人

的真意义;四、综合,“还他一个本来真面目”,“一个真价值”。1920年1月,胡适主办了《国学季刊》。在《创刊宣言》中,他进一步主张“打破闭关孤立的态度,存比较研究的虚心”,向西方学习科学方法,博采欧美学术的成绩以为参考。他还开出一张近200部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发表演说《中学国文的教授》,要求青年人读古文,学习写作文言文。胡适发起的“整理国故”运动,引起文学界乃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评价各异,许多作家曾撰文进行批评。鲁迅指出:“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青年必读书》)李求实的《评胡适之的“新花样”》一文,则认为胡适是以“闭门读书“阻止青年们参加爱国运动。

王吉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188-418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