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难忘的年月 |
释义 | 难忘的年月 当代散文集。陈学昭著。花城出版社1983年8月第1版。本书是作者1949年8月初回到浙江工作后,到80年代初所写的散文结集,收文章53篇。书前有作者的《前言》。书后附作者的文学回忆录《天涯归客》的一个片断《在崔家坪的日子》。全书以朴素、平实的文字,记述了作者自青年时代开始写作生涯以来的读书、留学和创作生活,以及她同文学前辈、革命者的交往,奔赴延安的岁月。1923年,作者应上海《时报》征文,写了《我所希望的新妇女》一文,获第2名,载于1924年元旦《时报》增刊上,从此走上文学道路。集子中《我的第一篇散文》、《创作杂忆》、《我怎样开始写作》、《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七年五月出国》等篇,都涉及到作者早期这段重要的生活经历;《我是怎样写〈工作着是美丽的〉》、《我是怎样写〈天涯归客〉和〈浮沉杂忆〉的》、《李富春同志指导我写作》和《关于〈倦旅〉的写作》等,回顾了自己主要的创作活动。关于鲁迅、周建人、茅盾和沈泽民烈士的史料,是集子内尤其珍贵的篇章。鲁迅一向热爱并提携青年,在《片断的回忆》、《向鲁迅先生学习》、《努力学习,联系实际》中,作者回忆了鲁迅令人倍感亲切的音容笑貌,记述了鲁迅对谋求解放的中国妇女的谆谆告诫:“要能够忍受一切打击……要锻炼得象一个有弹力的垫子一样…要坚韧。什么事都要靠自己,跌倒了不喊痛自己爬起来,才能谋得解放”。《学习和回忆》一文,回忆了鲁迅即使一字之差,也要更正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痛悼我的长者茅盾同志》、《哀念我的长者茅盾同志》、《我初识长者沈雁冰先生的一点回忆》等篇,描绘了一位自奉尚俭,对朋友却慷慨无私的大作家的品格。沈泽民是茅盾先生之弟,青年时代便献身革命。由于张国焘叛变,身染疟疾的沈泽民滞留征途,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沉痛忆念沈泽民同志》一文,生动地介绍了这位乐观、向上、顽皮的革命者。此外,《答青年问》一篇中讲述的法国作家萨特和波伏瓦在访问广州时不敢吃螃蟹的故事,也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傅信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7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