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红烛2
释义
红烛2

现代新诗集。闻一多著。上海泰东书局1923年9月印行。收新诗103首。这是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诗集出版时,闻一多留学美国刚一年,正转学珂泉,抛弃图画专攻文学。诗集是经由郭沫若介绍出版的。《红烛》仿照郭沫若《女神》的体例,按内容和性质分为5篇:“李白篇”、“雨夜篇”、“青春篇”、“孤雁篇”和“红豆篇”。“李白篇”包括3首长诗:《李白之死》、《剑匣》和《西岸》。长诗表现了闻一多所受济慈和唯美主义影响。《西岸》是闻一多发表的第一首新诗。“雨夜篇”有21首诗。在这些诗里,诗人写他在风雨环境下的悲苦、辛酸和逃避,以浓重的热情和感伤的调子,表现对真善美的向往。“青春篇”表现了青春的觉醒和成熟。“雨夜篇”的感情带浓厚的迷惘和困惑,热情的诗人常常是饱含着感伤的泪水,但在“青春篇”里,诗人已经揩干了泪水,在唱苏生的歌。诗人仿佛走到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纵横奔流的感情在寻求归宿。“孤雁篇”写去国的悲哀和赴美后对祖国的怀念。“红豆篇”是写给包办婚姻的妻子的相思话。之所以要作为“赎罪底菲仪”“跪着捧献给你”,是因为“我唱过了各样的歌儿,单单忘了你”。豆子都是红的,可是味道却有酸甜苦辣,充满了对封建礼教的辛辣讽刺。序诗表明这本诗集是诗人思想极度矛盾的产物,包含着积极的追求与浓重的感伤。诗集《红烛》的基本倾向是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对快乐和爱情的热烈追求,是它所蕴含的反帝反封建和爱国主义的主题。诗集与“五四”时代精神是合拍的,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倾向。《红烛》显示出诗人的才气,敏锐的诗感,清新的构思,丰富的意象,秀丽的风格,以及娴熟的语言能力。它是诗人的血泪书、自叙传、忏悔录,渗透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蓝棣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49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