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释义
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现代文学文献。茅盾著。刊载于北京新华书店1950年3月出版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这是作者在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化会上的讲话《十年来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报告提纲》。共谈4个问题。一、10年中国统区革命文艺是配合着政治形势的发展而斗争的。二、10年中国统区文艺创作成就显著,打破了“五四”传统形式的限制,力求向民族形式与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主要缺点是没有反映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主要斗争,因而出现各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虽努力表现革命主题,但思想情绪暗淡无力或不真实,宣扬人道主义。这些作品起过进步作用,但战斗性不强。另一种更有害的倾向是纯粹以趣味为中心,或是抗战加恋爱,或是宣扬颓废主义。产生种种偏向的原因是小资产阶级作家的生活思想同劳动人民有距离,倾心于欧美资产阶级文艺传统,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历史现实。另一个原因是反动统治势力利用文艺麻醉欺骗人民。三、文艺思想理论存在的问题:〈1〉文艺大众化问题。抗日战争开始后,主要关心文艺形式,只简单地认为利用民间旧形式,或照旧保存欧化的文艺新形式。形式比较多样了,但就形式谈形式,无法解决大众化的根本问题。〈2〉文艺的政治性问题。有一种把艺术性放在政治性之上的错误倾向,把小资产阶级的情调当成艺术性的衡量尺度,使文艺离开人民,脱离现实,无批判地介绍和崇拜西欧古典文艺。有些人生活于40年代的中国,却神往于19世纪末期个人英雄主义的反抗方式。〈3〉“主观”问题。“主观”论者强调“生命力”,以为学习革命理论足以使作家“说谎”,只有发扬作者的“主观”,才能有艺术的真实表现。因此,“主观”论者妨碍作家的思想改造,妨碍作家同人民大众的现实斗争相结合。本文发表前经过集体讨论,在总结经验教训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87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1: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