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红楼梦论稿
释义
红楼梦论稿

古典作品研究著作。蒋和森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月初版。全书包括《贾宝玉论》、《林黛玉论》、《薛宝钗论》、《探春论》、《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略谈曹雪芹的表现艺术》、《红楼梦的现实主义传统及其创作特色》等7篇论文。其中《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是全书篇幅最长的一篇文字,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红楼梦》的思想意义、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认为,《红楼梦》这部未完成的作品证明曹雪芹是一个非常成熟、丰富而又深刻的天才,是一个“比托尔斯泰还要早约一百年就已登上世界现实主义文学高峰的作家”。他以一个天才艺术家所特有的力量,从多方面向人们剖视了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种种罪恶以及它对于生活中的美和诗意所具有的摧毁力量。因此,曹雪芹是一个私有社会制度的审判人。作者指出,曹雪芹的天才,所仅在于暴露,同时还在于肯定,对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面所给予的充满感情、不遗余力的肯定。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首“挽歌”并不精确,它的主调更是一首颂歌,是“一首爱情的、青春的颂歌,美的人、美的灵魂的颂歌”。《红楼梦》的主题,是人的美、爱情的美以及这种美被毁灭的主题。作者还从语言描写等角度多方面分析了《红楼梦》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该书以炽热的感情,优美的语言,细致地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其中论贾宝玉、林黛玉的两篇文章尤为重要。作者认为,贾宝玉这一典型形象既体现了整个《红楼梦》的创作思想和它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着18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生活的复杂内容。作者在详细分析了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和叛逆精神后指出,这一人物形象是带着新的光彩、新的意义走进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来的。在妇女、爱情等问题上,他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束缚,“表现了非凡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响彻着个性解放的呼声。”在《林黛玉论》中,作者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以能够像曹雪芹那样懂得中国女性的灵魂,并且能够这样深刻地发掘她们的美丽、诗情、希望和痛苦。林黛玉用她短促的一生,唱出了中国妇女的悲歌。作者认为,对林黛玉这一形象,必须从这一形象完整的艺术创造,从这一人物典型的全部结构来作多面的、内在的艺术分析。《薛宝钗论》从“两种美”的角度评析了钗、黛的区别,指出了薛宝钗的“美”的封建主义实质,对于读者认识这个有争议的人物不无帮助。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50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