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谈艺录1
释义
谈艺录1

明代论诗著作。1卷。徐祯卿著。徐祯卿早年以诗闻名,是前七子之一,在论诗主张上与李梦阳、何景明一致之处颇多。《谈艺录》中推重汉魏古诗,复古倾向显而易见。但徐祯卿又能不为李、何所限,提出较深刻的诗论主张。

《谈艺录》的宗旨是“特标极界,以候君子取焉”。作者慨叹时人薄古,“古诗降魏,词人所遗”,“人怀敝帚,自过千金,法言懿则,遂见委废”。他认为,学诗必学古诗,“故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厉其气;《离骚》深永,可以裨其思。然后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虽或未臻其奥,我亦罕见其失也。”只要效法古之诗人,作诗自然能够完善。而熟参古诗的目的是掌握“轨度”,即规矩。作者谓“诗贵先合度,而后工拙。纵横、格轨,各具风雅”,并要求从古人诗中摸索正确的规矩和方法。

在作者看来,古诗之妙主要在于情、词、气三者:“情若重渊,奥不可测;词如繁露,贯而不杂;气如良驷,驰而不轶”。三者之中,徐祯卿最注重情,因而突破了李梦阳等片面强调格法的局限。他认为情是诗之“源”,“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故喜则为笑哑,忧则为吁戏,怒则为叱咤”。因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诗人都不能忽视“情”;不但应有“情”,“情”还须真实、饱满,才是好诗。徐祯卿推崇古诗,主要就是强调古诗最富于情感。

徐祯卿主张作诗应“因情立格”,要求形式的创造服从于感情的表现。“情即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譬如写物绘色,倩盼各以其状,随规逐矩,圆方巧获其则。此乃因情立格,持守圜环之大略也”。徐祯卿的“因情立格”之说,是针对着李梦阳以格为先的见解而言的。作者还认为,法古不意味泥古,应于学古过程中创造自己的风格。关于诗的词与气,他主张当以质朴、自然为佳。

此书有《历代诗话》等本。

胡山林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4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