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姚燧
释义
姚燧1238—1313

元代诗文家、学者。字端甫,号牧庵。祖籍营州柳城(辽宁朝阳),徙居武昌(今属湖北)。他是元初学者姚枢的侄子,刚3岁父亲就去世了,由姚枢养育成人。早年师从许衡,24岁开始读韩愈的古文,并学习写古文。至元十二年(1275)授秦王府文学,曾3次出使四川。至元十七年授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四年任翰林直学士。至元二十七年授大司农丞。元贞元年(1295)参修世祖实录。大德五年(1301)出为江东廉访使。大德九年任江西行省参政。至大元年(1308)为太子宾客,不久又拜太子少傅。明年授翰林学士承旨。至大四年告老南归。皇庆二年(1313)春天,他写有〔菩萨蛮〕词,以记赏花,有云:“花枝依旧好,只自伤垂老。七十六年人,见花能几春?”这果然是他最后一次得见春光。死后谥曰文。有《牧庵文集》50卷行于世,但久已不存。今存《牧庵集》36卷,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据《永乐大典》残帙补辑出诗、文各1篇。《全金元词》收入他的词49篇。《元诗选》二集选录他的诗20首。门人刘致撰有他的年谱,是关于他生平的主要资料之一。

姚燧是元代有名望的大儒,当朝30年间,名臣勋戚的碑传多出其手,以至于孝子顺孙为了阐发先德,必求得他的文章,如果得不到,则感到羞耻。他的文章被称为“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春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盖自延祐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元史》本传)。他的文章主要是应制、应酬之作,一般以结构讲究章法,措词委婉,行文繁简有致见称,但大都缺乏形象感。如《阿里海涯神道碑》(《牧庵集》卷13)、《姚枢神道碑》(《牧庵集》卷15)都是元代碑传中的典范之作。而一些小品,如《归来园记》(《牧庵集》卷8)、《暖翠亭记》(《牧庵集》卷9)则写得比较有情致,又相当简洁。

总之,他是元代倡导古文的第一人,论者曾把他比作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相比之下,他的诗词则缺乏力作,分量也轻得多。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2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