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郭绥之
释义
郭绥之1836—1873

近代诗人。字靖侯。山东潍县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及诸兄长均宦游于外,留其在家维持家计。咸丰三年(1853)在诸城西南山中筑畹香村别墅,游山玩水,吟咏诗歌。时来往于济南、诸城之间,与柯蘅等友人相交往。同治初年,李鸿章镇压捻军进军山东,郭绥之以与李之亲戚关系,为淮军转运粮草,遂与诸将交。捻军被平之后,郭氏以军功被任命为苏州府某县知县。同治十二年(1873)卒,年仅37岁。其论诗力主正统。如《偶述六绝句》曰:“著述不从经史出,浑如异域望中华。如何诗有别肠在,更把仪卿邪说夸。”“古诗汉代十九首,接迹《毛诗》三百篇。叛道离经说风雅,始终堕入野狐禅。”“诗道之坏坏于宋,《击壤》江湖两派分。此甚便于俭腹子,五车二箧总宜焚。”“我看唐时杜陵老,列朝实录尽能详。言之有物提其要,每饭思君更不忘。”竟以“古诗十九首”为离经叛道,完全否定宋诗与严羽“诗有别趣”之说。作诗每以杜甫“每饭不忘君”为宗师。“少年作诗即不解作一绮语,而悲愤之言往往溢诸楮墨。”(郭绥之《〈畹香村会稿〉跋》)其诗多以社会现实为题材。既反对农民起义,歌颂清军李鸿章等将领,又同情人民苦难。如《高城》虽歌颂镇压农民起义战争,却又呼吁“城南寡妇诛求急,痛哭征人何日还”。《捕狼行》中的县官以循吏著称,自夸“蝗不入境虎渡河”。实则山民深受豺狼之害,只好自动群起而捕狼。谁知捕狼群众正好与上司大员相遇,使县官受窘。事后县官遂将打狼群众治罪,以致“村民大哭豺狼笑”,豺狼欢声大唱“吾辈于今又当道”。语妙双关,寓意颇深,且富幽默。著有诗集《畹香村会稿》、《聊复集》、《餐霞集》、《沧江诗集》和《沧江精华录》。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5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07:16